一位“妥拉专家”(νομικός; nomikos)曾问耶稣:“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0:25)。如同一位好拉比,耶稣反问道:“妥拉上写的是什么?”(路10:26)。这位博学的人回复,在所有的妥拉诫命中,最重要的是尽心爱上帝(申6:5),又要爱你的邻舍(利19:18)。当专家问“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讲述了一个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10:30-35)。他为什么这样做?

答案埋藏在《妥拉》的希伯来文本中。在《利未记》19:18 中,上帝指示以色列人该如何彼此相待:“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 。这节经文中译为“人”的术语是 רֵעַ (rea),意思是“朋友”、“同伴”或“亲密伙伴”。在这段关于以色列人关系的经文中还出现了许多同义词,如 אָח (ach;“兄弟”)、עָמִית (amit;“亲属”)和 בְּנֵי עַמֶּךָ (bnei amecha;“你本国的子民”)。不过出人意外的是,《利未记》不仅讨论以色列的内部关系,而且吩咐上帝的子民也要爱非以色列人:“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我是雅威你们的上帝。”(利 19:34)

这条诫命直接对应《利未记》19:18 中的爱“你的邻舍”( רֵעֲךָ; reacha)。但此处上帝命令要爱 גֵּר (ger),居住在以色列人中的“陌生人”、“寄居者”或“外人”。上帝说任何“陌生人”都要受到殷勤款待如以色列“本地人”(אֶזְרָח; ezrach)。基于这一经文背景,在《路加福音》第10章耶稣讲述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便有道理。耶稣暗指那人向他引用的段落的上下文(利19),并指出即使是“陌生人”和“外人”也要被视为邻居(译者注:妥拉中曾列出三种外邦人,其中只有寄居在以色列人中间的外人ger才被视为以色列本国人,参见出12:43-49)。拉比耶稣的故事要求完全承袭上帝的诫命,这对妥拉专家来说是一个挑战。

平卡斯·希尔教授发表于2022年3月23日

翻译:Λίλια|校对:Παύλος

阅读原文:Who is My Neighbour?

题图版权归于Edkaprov (Edward Kaprov),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