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以完全以色列的方式来定义他们自己的存在。撒玛利亚人称他们自己是“以色列之子”和“守护者”(שומרים, shomrim)。犹太人的方面则把撒玛利亚人当作库提人“Kutim”或”Kutites”。

这个称呼最有可能与伊拉克境内的一个地点有关,从那里一些非以色列的流民被迁移进入撒玛利亚(《列王纪下17:24)。被称为“库提人”的名称是与意思为”守护者”的 “shomrim” 这个称谓相对而言的,“守护者”是撒玛利亚以色列人为自己保留的称呼。犹大地以色列人的文献强调撒玛利亚人的宗教与习俗的外邦身份,是与以色列的真正信仰相违背的。撒玛利亚以色列人认为这种身份上的认定否认了他们属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权利。撒玛利亚以色列人是北国支派忠信的余民 — 古老信仰的守护者。

其次,撒玛利亚以色列人始终反对在耶路撒冷敬拜以色列的上帝,而认为以色列的敬拜中心在基利心山 — 耶和华与以色列民立约祝福的山(《申命记》27:12)。另一方面,犹太人/犹大地的以色列人认为耶路撒冷的锡安山才是以色列属灵运动的核心。撒玛利亚以色列人拒绝犹太先知书的原因之一是,希伯来的先知们都支持耶路撒冷和大卫王朝。

第三,撒玛利亚人持有“四个一”的信念:

1 一位上帝 — 耶和华,
2 一位先知 — 摩西,
3 一本书 — 妥拉,
4 一个地方 — 基利心山

大多数耶稣时代的犹大地的以色列人同意撒玛利亚以色列人这些观点当中的其中两条:“一位上帝”和“一本书”。他们不认同敬拜的地点,也不同意排除其他应该已被以色列民所接受的书卷 — 先知书和诗篇。

第四,撒玛利亚人认定犹大的以色列人在他们古老的以色列信仰的宗教实践中已经走错了路,他们将之称为“异端”,正如犹太人看待撒玛利亚人的信仰表达一样。这两个古老族群之间的关系可与今天的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激烈冲突相比。对于外人来说,他们都是穆斯林,对于什叶派和逊尼派而言却并非如此。对他们来说一个是正确的而另一个是谬误的;一个是真实的而另一个是冒名的。撒玛利亚人 — 犹太人的冲突在这一意义上与此非常类似。在许多方面,这种冲突定义了一世纪以色列内部的彼此争论。

第五,如前所述,撒玛利亚人不应与另一群从外邦迁入并住在撒玛利亚的、融合不同宗教文化的族群(“外邦撒玛利亚人”)混为一谈,这群人极可能是想帮助回归的以色列人(译者注:以犹太人为主,其次是便雅悯人和利未人)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却遭拒绝的人(《以斯拉记》4:1-12)。根据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的神学理论,他们(即以色列北国的余数)不可能支持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在《历代志下》30:1-31:6 ,我们得知并非所有以色列北国的人都被亚述人流放到外邦。即使在亚述征服土地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主前八世纪仍留在本地,持守着古代以色列人的传统,这些传统与后来犹大地版本的以色列信仰的诸多革新不同。

第六,撒玛利亚以色列人使用现在被称为“撒玛利亚希伯来语”的文字,其写法是直接继承古希伯来语的;而犹太以色列人吸收了一种新的方块状的、属于亚兰文字母表的美术字母形式。此外,直至耶稣的时代,撒玛利亚以色列人不论在撒玛利亚本地还是流放地,很大程度上都被希腊化了。正如犹太的以色列人有《七十士译本》,撒玛利亚以色列人有他们自己的译成希腊文的妥拉,称为撒玛利亚妥拉(Samaritikon)。

最后,撒玛利亚以色列人相信他们的妥拉版本是原始版本,而犹太妥拉是被编辑过的版本,被流放到巴比伦的犹太人所篡改过的。反之,犹大人指控撒玛利亚妥拉代表了一个为反映撒玛利亚人的观点而编辑过的版本。正如你所见,这确实不是一种融洽的关系。

艾利·拉撒路-艾森伯格博士写于2016年7月7日

翻译:Πρίσκιλλα | 校对:Λίλια

阅读原文:Understanding Samaritan Israelites

题图版权归于Edkaprov (Edward Kaprov),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