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之旅 – 过新年 27 July 2020 0 上回提到在波斯新年次日傍晚,我们婉言谢绝了去阿里家赴宴的第一次邀请,原因是伊朗人虽普遍比较热情,经常邀请人去家里做客,但实际上头两次的邀请大多是客套(波斯语:تعارف,音 ta’arof)。不过那晚架不住阿里的一再邀请,我们最终应允赴约。
古罗马人对犹太人的爱与恨 14 July 2020 0 从保罗的书信中显而易见的是,使徒保罗并非《罗马书》的读者,即帝国首都里的教会会众的建立者。 单凭这一事实就足以使这封写给罗马人的书信在方式与风格上有别于他先前寄给加拉太的书信。
读经笔记:基督教的“因信称义”错在哪里? 27 June 2020 0 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教义是“因信称义”,其通俗的意思是:人因为信耶稣,就可称为(也作“算为”)十足的好人。但是,这个说法是错的,因它不符合《圣经》的一项重要原则:上帝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1
保罗所说的“以色列全家”是什么意思? 29 May 2020 0 使徒扫罗/保罗(如今仅被称为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1章26节中断言:“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这句话时而会使那些学习新约圣经的人感到困惑。 我的很多学生曾问:在这节经文中“谁是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看似简单明了,但人们之所以质疑其含义,说明一千多年来普遍接受的传统赋予了“以色列人”身份某种特定的含义,即(该新)“以色列”就是“教会”。
上帝禁止杀人吗? 14 May 2020 0 认真对待《圣经》的人最常提出的一个问题与“十诫”中的一条有关,即第六条诫命看似是禁止任何“杀戮”的行为。 暂且不谈夺走动物生命的问题,杀人(夺走人的生命)似乎是无可辩驳的。 然而,当深挖其希伯来语的原意时,一幅不同的、更细微的画面会呈现出来。 请容我解释。
伊朗之旅 – 以斯帖与末底改之墓 13 May 2020 0 伊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除以色列本土以外中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即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中犹大的后代)聚集地。在历史上犹太人(又称“犹大人”)多次被掳到巴比伦,直至波斯(今天的伊朗)的居鲁士大帝征服巴比伦才使他们脱离巴比伦之囚。据记载,犹大人从波斯的三次回归共约数万人,至今还有几万人滞留伊朗未归。
伊朗之旅 – 伊本·西拿之墓 14 April 2020 0 到达德黑兰就读波斯语的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时,一位来自香港的学长老黄问我们在伊朗的诺鲁孜节期间是否准备外出旅游,他向我们推荐伊朗西部省份哈马丹,并热情地将他在德黑兰大学宿舍的前室友,老家在该市的年轻人阿里介绍给我们认识。2019年3月22日,诺鲁孜节(即伊朗新年,Nowruz 的意思是“新天”)的次日,我们一大早就赶到德黑兰的 Beyhaqi 长途车站乘车(图1)前往哈马丹。
“复活节”是一个异教节日吗? 13 April 2020 0 越来越多的基督徒认为,“复活节”(Easter)的庆典植根于异教的巴比伦传统。 基本假设之一是,Easter 这个名称是基督教借用了巴比伦的生育女神“伊师塔” 的名字。 虽然这两个名字的发音听起来很像,他们很可能并没有词源联系。 英文词“Easter”可能来自日耳曼原始语“austron”,意思是“日出”,按理说,若是用于纪念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庆典,该名称倒也合宜。
彼得为什么拒吃上帝给的食物? 27 March 2020 0 彼得有次在祷告时看到一个神秘的异象:“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爬行动物,并天上的飞鸟。 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 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 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 “上帝所洁净的,不可当作俗物”(徒10:11-15)。